樂金最新再推出的旗艦機 LG G7+ ThinQ 可以說是滿滿好料,除了搭載 19.5:9 的 FullVision 全視野螢幕以及高通 Snapdragon 845 處理器 + 6GB RAM 的高規格,並在音效、防護能力等各方面都有進步。相機方面則配備了雙 1600 萬畫素主相機,可以一鍵切換 107 度超廣角拍攝。另外 LG G7+ ThinQ 在型號中加入了「ThinQ」文字,發音類似「Think You」,代表這款手機也整合了強大的 AI 人工智慧,拍照時能自動偵測 19 種拍攝場景,提供最佳效果。到底 LG G7+ ThinQ 有哪些別出心裁的設計?拍照效果怎樣?看完本篇開箱你就知道了!另外阿達這次也趁出國旅行機會,帶著 LG G7+ ThinQ 到泰國拍了一系列照片給大家參考!
LG G7+ ThinQ 開箱 !超爽螢幕、超美背蓋
G7+ ThinQ 的盒裝為純黑設計,正面只印了型號,還滿簡約的:
阿達也拍攝了 G7+ ThinQ 開箱影片,想更瞭解全貌的朋友可以看一下:
G7+ ThinQ 尺寸重量為 153.2 x 71.9 x 7.9mm 與 162g。機身採用雙面玻璃設計。正面配備「瀏海」設計的 6.1吋 QHD+ (3120 x 1440) 解析度的 19.5:9 FullVision 全視野螢幕:
全螢幕除了在玩遊戲或使用 App 時有更大的顯示範圍,看影片也更爽,同時因為是高螢幕佔比的設計,所以雖然螢幕很大,但手機機身並沒有因此變大變肥,還是很好握:
G7+ ThinQ 的超光亮螢幕為 RGBW 模式,加入了白色子像素讓面板亮度更高。當開啟亮度提高功能,螢幕亮度最高可至 1000nit,就算是在戶外陽光下也能更清楚地看到顯示的內容:
提供多達六種的螢幕色彩設定值,可以依照喜好和需求來做調整,例如選擇「電影」模式色溫會暖一點、「運動」模式的色溫較冷。使用者也可以自己設定色溫,或是進入「專家」模式自訂色調、飽和、銳度等。螢幕解析度提供 QHD+、FHD+,以及 HD+ 三種細緻度選擇:
「瀏海」區域除了聽筒與光源等感測器外,還有 800 萬畫素前置鏡頭,支援 f1.9 大光圈 80 度焦距:
如果不喜歡「瀏海」,可以到設定選單將螢幕左右的第二螢幕改為黑底,瀏海看起來就不會那麼明顯:
頂部為卡槽,支援台灣 4G 全頻段與 4G+4G 雙卡雙待:
卡槽為 3 選 2 的設計支援 4G+4G 雙卡雙待,microSD 記憶卡最大可支援到 2TB 擴充:
機身左側有音量鍵以及 AI 快捷鍵,只要按一下、兩下或長按,就可快速啟動 Google Assistant 及 Google Lens 等智慧功能:
不過在因為台灣目前還不支援 Google Assistant,所以按下去只能使用 Google 搜尋,除非將手機語系改成其他有支援 Google Assistant 的語言(例如英語)才能使用,但聽說年底前 Google 助理會開放中文功能,我個人還蠻期待的:
機身右側則是電源鍵:
底部有揚聲器、USB Type-C 傳輸埠、麥克風,以及 3.5mm 耳機孔。LG G7+ ThinQ 此次採用 Boombox 的喇叭設計,利用較其他手機大好幾倍的腔體空間作為低音喇叭的共振音箱,號稱可提供較一般智慧型手機兩倍的低音效果。實際測試發現播放效果確實更有力,聽起來沒有悶悶的感覺,音量也非常大聲,拿在手上甚至會有酥麻的震動感:
G7+ ThinQ 共有極光黑、摩洛哥藍與果苺紅共三種顏色,阿達這次拿到的是「極光黑」,背面的處理非常漂亮,阿達拿到實機之後相當驚艷,除了不同角度下黑色的深淺層次多變之外,在某些反射之下,甚至還會有寶石般的寶藍色光澤:
G7+ ThinQ 主相機為雙鏡頭設計,兩個相機都是 1600 萬畫素,標準鏡頭為 f1.6 大光圈與 71 度廣角範圍,同時支援 PDAF 相位對焦、雷射對焦以及 OIS 光學防手震,超廣角鏡頭 107 度超廣角搭配 f1.9 光圈,並比前一代改善了邊緣失真的問題:
以體積來說,G7+ ThinQ 雖然有 6.1 吋螢幕,但因為 19.5:9 的機身比例與人體工學弧度設計,單手操控其實蠻舒服的:
G7+ ThinQ 機身不僅支援 IP68 防水防塵,還進一步通過美國 MID-STD-810G 軍規測試,無論是下雨,甚至是不小心弄髒了拿到水龍頭下面簡單沖乾淨都沒問題:
此外也支援 Qi 無線充電技術,只要有無線充電盤之類的設施,隨時可充相當方便:
接著來看配件,阿達這次拿到的測試機是新加坡版,並不是台灣上市版,但除了充電器的插頭形式之外應該不會差太多。內容物包括耳機、傳輸線、退卡針、充電器,以及一張擦拭布(正確內容以台灣正式上市版本為準):
充電器可支援 9v/1.8A 快速充電:
內附的耳機質感不錯,採用入耳式設計,並具備人體工學的斜角設計以及一個簡單的麥克風線控:
耳機線採用編織線,看起來更高級:
LG G7+ ThinQ 人性化 UI,功能滿載!
G7+ ThinQ 內建 Android 8.0 系統搭配自家 UI,風格相當清爽簡潔:
系統允許使用者自訂下方系統操作鍵區域的顏色。這部分最多提供五個欄位,除了基本的返回、首頁、多工可以改變順序之外,剩下兩個欄位放置 SIM 卡切換、QSlide、Capture+、通知等功能,按住拖曳到指定位置即可完成設定:
系統 UI 預設為單層選單設計,但如果還是喜歡有雙層選單(就是把應用程式列表和首頁分開),也可以在設定中調整:
支援 Always On 功能,螢幕關閉待機時可以選擇顯示各種小工具:
G7+ ThinQ 配載 32 位元 Hi-Fi Quad DAC,並內建全新的 Boombox 喇叭及 DTS:X 3D 環繞音效技術,可以模擬環繞音效,讓雙聲道的耳機也能有像是環繞音效般的立體感:
內建的音樂播放器支援閃光燈以及 Boombox Show 兩個視覺化特殊功能:
閃光燈是指音樂播放時,手機後方的 LED 補光燈會依照節奏閃爍,很像夜店的感覺,Boombox Show 則是音樂播時,手機畫面會有搭配節奏演出的視覺效果:
Smart Doctor 集合了各種優化手機的工具,像是電池續航力、釋放系統資源,或是協助測試與檢查手機功能:
G7+ ThinQ 共有兩種不同程度的省電模式,另外還提供「省電除外」功能,設定那些應用程式不會受到省電模式影響而降低運作效能。例如可以把遊戲設定排除,這樣平常以省電模式使用,進行遊戲的時候自動恢復最高性能:
情境感知可以預先針對不同情境決定要採用的設定,例如手機透過 GPS 判斷使用者回家了,就會自動連接 Wi-Fi,出門的時候關閉 Wi-Fi,或是休息的時候進入飛航模式等等:
LG G7+ ThinQ 的遊戲工具可以擋掉遊戲時的干擾,玩一段時間想要休息一下的時候,暫時降低螢幕亮度和手機效能節省電力,也可以一鍵擷取遊戲畫面,或是調整遊戲的畫面表現以優化順暢度與耗電量:
G7+ ThinQ 擁有非常強大的錄音軟體,甚至還可以直接濾掉一定音量之下的噪音,當然覺得太複雜也有比較簡化的介面可以切換使用:
LG Health 可以紀錄多種運動類型的數據,也可以搭配 GPS 紀錄運動軌跡並計算所消耗熱量與平均速率等等,協助使用者了解自己的運動狀態:
QuickMemo+ 提供多種筆刷和色彩讓使用者快速記事,也可以匯入圖片影片等檔案內容:
Floating Bar 是個好用的懸浮選單,平常可以收納在螢幕左右兩側,點一下小標籤就會彈出,並可以設定捷徑、截圖、聯絡人,或是音樂播放器等常用功能:
對於單手操控的情境 Floating Bar 相當好用:
電話部分,由於 G7+ ThinQ 支援 4G+4G 雙卡雙待,除了在今年底可能停用 3G 的浪潮下不受影響,要切換撥打的SIM卡也很容易,只要按下右下角預設的快捷鍵即可:
撥打接聽電話音質很不錯:
頂級規格,帶來頂級效能表現
LG G7+ ThinQ 搭載目前最強的高通 Snapdragon845 處理器,內建 6GB LPDDR4X RAM / 128GB ROM 以及 3000mAh 電池,屬於第一梯隊的旗艦等級手機,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這款手機的效能表現:
使用安兔兔來測試整體表現,LG G7+ ThinQ 得到超過 26 萬分的高分,在排名中屬於最前段班的機型之一,PCMARK 2.0 則有 8017 分的表現:
Geekbench 單核/多核表現,總分為 13648 分:
3DMARK 與 GFXBench 的表現也很好,可以順暢運行絕大多數的手機遊戲或大型軟體:
最後是電力測試, G7+ ThinQ 的電池容量為 3000mAh 稱不上大,不過使用 PCMARK 測試的成績還是達到 8 小時 15 分,個人覺得電力在調教後應有進步空間,畢竟上一支 V30 表現非常優異:
整合 AI,更進化的超廣角雙鏡頭相機
LG G7+ ThinQ 主相機的雙鏡頭,延續一貫的標準鏡(1600萬畫素、f/1.6、71度的廣角) + 超廣角鏡(1600萬畫素、f/1.9、107度的廣角)組合,並且變形的抑制方面,有了更好的表現:
一樣只要透過畫面上方的一般/超廣角按鍵就能切換鏡頭,攝影模式方面多了 AI相機、肖像模式與 Google Lens:
阿達個人相當喜愛 LG 手機的超廣角鏡頭,而且表現一代比一代更好,在 G7+ ThinQ 上變形修正來到了史上最好的表現,不過也相對沒有之前廣角(V30 為 120 度),超廣角在日常的應用講實話我個人覺得比 2 倍光學鏡頭來的實際(市面上的 2X 鏡大都是為了做肖像模式),如下面的照片就需要超廣角來表達曼谷塞車的氣勢:
像房間這種退無可退的場景,超廣角也是超好用呀:
直立的場景也很實用:
G7+ ThinQ 提供多種拍攝模式與色彩濾鏡,使用起來非常直覺:
最大可拍攝 4656 x 3492 的 1600 萬畫素照片以及 4K UHD 錄影。另外配合螢幕比例,也可以拍攝 18.9:9 解析度 2268 x 1080 的超寬影片:
如果要拍攝符合螢幕比例的照片,最大尺寸為 1000 萬畫素:
LG G7+ ThinQ 搭載了 AI 相機功能,會自動分析場景並切換 19 種拍攝模式,在拍攝介面的右下角會有模式提示,使用 AI 相機隨機對著周遭的物體,發現辨識的準確度非常高。尤其像是食物和飲料,G7+ ThinQ 也能準確的判斷:
當我們開啟 AI 相機並對著某個物體,可以看到畫面中會跳出許多文字,代表 AI 正在判斷畫面中有那些元素,作為後續優化照片的根據。例如以下這組例子,AI 相機自動切換至「天空」情境,拍出來的天空更藍,甚至樹木與水面的陽光感也更強烈:
▲AI相機開啟前,泰國天雖清朗但低緯度讓他的藍天不像日本那麼藍。
▲開啟AI相機後,自動切換成「天空」模式,可感覺景物變亮了,天也更藍了。
以下是 AI 相機的幾組樣張,分別以使用前、後作為對照。AI處理後天空更藍:
經AI處理後食物也看起來變更好吃了(但第一張其實才是原色):
相簿也會自動根據 AI 的判斷,將相關的照片歸類在一起:
肖像模式簡單來說就是景深效果,可以自動將人物背景虛化,拍攝時可以即時預覽效果,拍攝完成後也可以進行事後修改,G7+ ThinQ 厲害的是他使用單鏡頭 AI 輔助運算的方式做出景深散景效果,不需要 2X 光學鏡頭就能有很不錯的表現:
單鏡頭的肖像模式切邊與散景效果表現不錯,不會輸給雙鏡頭機型:
前置鏡頭也具備虛化景深效果,表現也不錯:
超亮相機模式適合用於光線不足的拍攝環境,可以讓照片更明亮,同時維持不錯的影像品質:
LG G7+ ThinQ 的專業模式功能非常豐富且完整,包括對焦、色溫、曝光值、快門時間等,都可以手動調整。手動對焦的時候提供峰值顯示,快門時間最長可達 50 秒,還提供相對少見的色階分布圖:
師承 V 系列,G7+ ThinQ 的錄影功能相當強大,不但有 Point Zoom 這類單點放大功能,還可以調整錄影收音的音訊設定,並有左右聲道的音量圖型,同時還有風噪音篩選器,在戶外錄影時相當實用:
G7+ ThinQ 也同樣具備 V 系列的「Cine Video 專業電影模式」,提供 15 種電影風格的「Cine Effect」 效果,還有可以指定位置放大的「Point Zoom」功能,在執行專業電影模式錄影時顏色會有點奇怪(LG Cine-Log),那是因為保留了後置空間給錄影者後置,舉例來說以下這段影片用 Cine Video 模式錄影時顏色很淡:
只要使用 Premiere Pro 或內建的「Cine Effect」就可以任意調整影片素材顏色,此影片有運用到 Point Zoom 效果,在鏡頭不動的情況下直接對準左側的人物放大縮小:
這段影片的縮放效果更明顯些:
以下是使用 G7+ ThinQ 以手持自動模式所拍攝的照片,原始大圖相簿請點我,首先是日間攝影:
近拍:
食物:
室內:
夜景:
超廣角運用場景:
結語
在同性質越來越高的智慧型手機市場,LG 算是找到了自己的個性,而最新推出的 G7+ ThinQ 也延續了前幾代的基因,並以此為基礎更上一層樓,招牌的標準 + 廣角雙鏡頭相機雖然廣角端收窄,但變形控制確實更優異,加上 AI 功能以及強大的超亮相機模式,無論影像品質與使用體驗方面都有不小的進步。螢幕方面採用瀏海設計,超高螢幕佔比兼具視覺的爽度,同時維持單手持握的舒適感。更高的亮度對於在戶外使用手機或拍照取景,都是相當必要的改善。
LG 在聲音方面的下的功夫有目共睹,G7+ ThinQ 無論播放或收音,都可以說是做到業界最高標準,不僅揚聲器導入 Boombox 相當有感,接上耳機開啟 DTS:X 3D 環繞音效,體驗也很棒,而收音方面不管是錄音或是錄影,除了易用的基本介面之外,還提供了專業度更高的進階設定項目,如此的完成度以及對於收音這件事情的重視,放眼目前各品牌手機還是相當少見。其他像是機身質感,這次也做得很好,尤其是背面的處理,甚至可以說是 G4 以來最美的一款 LG 手機。而效能方面也是沒有問題,頂級的硬體規格帶來的是頂級的效能,電力方面本來有點擔心,但實測之後覺得也還好,雖然不能說是續航力超長,但至少也達到普遍的標準。
整體來說,LG G7+ ThinQ 是一款相當成熟的產品,無論是外型或是功能,無論是實用性或是噱頭,都做得十分到位,雖然宣傳的聲量沒有競品那麼大鳴大放,但確實是一台相當不錯的旗艦手機,但在價格上比前代高出不少可能要搭配門號專案購買會比較划算。以上就是本次 LG G7+ ThinQ 的完整開箱實測報告。